2025年10月,2024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实践教学周活动。

实践实训基地劳作
10月13日,绵绵细雨的清晨,41名同学在胡云、李德燕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农学院实训试验基地开启实践征程。在实训基地,同学们分组有序徒手搬运、借助推车转运,高效完成试验地石块清理工作,或手持铲子、锄头细致拔除杂草。劳作过程中大家仔细观察土壤状况与杂草种类,结合老师现场讲解不同杂草对作物的影响及科学除草方法,让同学们在劳作中同步掌握农业实操知识,不少同学直言“课本知识终于‘落地’,更懂田间管理的关键”。精细的整地工作为后续的蔬菜种植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无人机操作讲解
10月16日,秋高气爽之际,同学们走进安顺市普定县金刺梨园,开启特色农业实践之旅。园区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金刺梨的生长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其作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产业的发展历程,让大家明晰金刺梨在经济与药用价值上的双重优势。随后,同学们穿梭林间,在老师指导下观察金刺梨生长状况与病虫害情况,深入了解害虫对刺梨的危害,还学习了引虫迷配制方法、观看农用无人机操作演示,全方位感受科技与特色农业融合的魅力。

参观设施农业现场
10月23日,同学们前往贵阳农投和智联农业等公司开展专业见习。在贵阳农投,工作人员详解设施农业运营模式、现代化设施设备功能及特色作物培育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智能温室的精准环境调控、自动化种植采摘设备的高效运作,让大家直观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劲动力,对设施农业未来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智联农业,同学们现场体验了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嫁接和扦插技术,直观了解和掌握了连栋温室的结构和构造等专业知识,现场大家踊跃提问,求知氛围浓厚。
实践教学周是农学院“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鲜活实践。同学们在田间劳作中把专业理论与实操技能相结合,在产业一线里触摸农业发展的时代脉搏,不仅夯实了专业认知,更在实践中坚定了成为优秀农业技术人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信念,为现代农业发展积蓄着青春动能。
(文/图 钱梦琴/匡鹏辉)
一审:钱梦琴
二审:丁祝辉
三审:梁永松